發布時間:2014-9-6 7:08:18 作者:胡儉 來源:揚州日報 瀏覽量:6643 【字體:
大 中 小】
高郵市臨澤鎮11歲少年楊俊熙,到河邊洗手時,意外發現一柄銹跡斑斑的古劍。古玩收藏愛好者聞訊前來,不斷抬高價碼“收購”,楊俊熙的父親楊錦海不為所動,請來專家鑒定,得知這是商周時期的青銅劍文物時,毫不猶豫地捐獻給高郵博物館。近日,高郵市文物局、高郵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專程前往臨澤鎮,給楊家父子送去收藏證書和獎金,表彰這種愛護文物、保護文物的主人公意識。
青銅短劍源于商周時期,主人或是文官貴族這柄青銅劍,由劍身和劍莖兩部分組成,長26厘米。年代久遠,早已褪去昔日光澤,呈現黃褐色。
經高郵、揚州兩地文物考古專家初步鑒定,該劍系商周時代的青銅古劍。
憑什么斷定是商周時代的青銅古劍呢?專家從該劍的材料、長度和造型分別予以考證。
據史料記載,商代距今3600年,周朝距今3054年,中原青銅劍始于商代,劍身起初較短,劍長只有二三十厘米;到春秋戰國之際,長度普遍達到50到60厘米,戰國晚期的劍長更是超過了70厘米。因此分析認為,這一青銅短劍,為商周時代的寶劍,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
高郵市文物局文物科科長呂志偉認為,這把青銅寶劍的文物考古價值很大。早在2007年,高郵曾在三垛鎮發現一件商周時期的“青銅鐃”,這是一件樂器;而這柄青銅劍,雖然是該地發現的第二件商周時期青銅器,卻是第一件兵器。
呂志偉說,這柄青銅短劍,銹蝕不是特別厲害,沒有變形,保存得很好,雖然短劍上沒有發現文字和文飾,但從造型來看,做得很精致。商周時期,生產力低下,只有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才有實力和資格被允許佩帶寶劍這樣的利器。從造型和材質上看,這把短小的寶劍裝飾性和實用性兼具,可裝飾能防身,但又不是武士和武官佩帶的樣式,它更應是身份的象征,因此是文官貴族所有的可能性更大。
古鎮臨澤現商周青銅器因河道連通古邗溝
臨澤,是高郵古鎮之一。據史料記載,早在南北朝時期,臨澤就已由村落變成大集鎮,南朝宋明帝泰豫元年(472)設置臨澤縣,臨澤鎮屬之。臨澤當地居民不解,南北朝距今不足1600年,而商周時期距今3000多年,這柄青銅短劍又是緣何落在臨澤的呢?
根據楊錦海介紹,孩子是在臨澤鎮老周臨河里撈出來的,據老人說,老周臨河是一條年代久遠的古河道。
臨澤鎮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發現青銅短劍的老周臨河和京杭大運河的“前身”古邗溝相通,一直是連通大運河的活水河,這條河還跟一旁挖掘于秦代的子嬰河相交叉。只是近年來,老周臨河有的河段斷流,河床淤塞,河邊長滿了蘆葦、野菖蒲等植物,成了一條死河。
去年,高郵開展“美好鄉村”建設,政府牽頭疏浚一批河道,老周臨河被納入環境整治范疇,曾進行過疏浚。有人猜測,也許因為這次疏浚,讓沉睡在河床多年的青銅短劍開始“浮出水面”。
保護文物意識強,拒絕買賣,志愿捐獻當地博物館
談到這件商周青銅劍的出土,頗具“傳奇色彩”。據男孩楊俊熙回憶,今年初夏的一天,他和一群小伙伴在鎮上玩耍,雙手沾滿泥巴和油污,便來到臨南小區菜場橋處老周臨河河邊洗手。眼尖的小俊熙發現手邊有一個尖尖的硬物,好奇心驅使他來掏挖,居然是一把刀劍,頗像電視劇里古人使用的刀劍。晚上,把“寶劍”帶回了家,交給了爸爸楊錦海。楊錦海第一感覺就認為這是一把很古老的寶劍,但有沒把握。
河里找到古代寶劍的消息不脛而走,鄰居和朋友都趕過來“看稀奇”,有人出高價跟楊錦海購買,但他沒有答應。楊錦海心想,挖來的文物,歸國家所有,自己販賣會犯法的。他思前想后,決定把劍捐贈給國家。9月3日,楊俊熙的爸爸楊錦海專程把這把劍送到了高郵市文物局。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揚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