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7-5 8:38:33 作者:梁鼎成 瀏覽量:9959 【字體:
大 中 小】
公元1898年(戊戌年)春,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正在緊鑼密鼓地倡導改良變法之際,三年一度的文武兩科會試如期在北京舉行。在維新浪潮的沖擊下,慈禧太后也做出姿態,駕幸武科考場。殿試時,當光緒帝御筆欽點榮登一甲的狀元、榜眼、探花后,珠簾內聽政的慈禧突然發話,詢問其中為何沒有自己印象很好的一名武舉,便要將他列為二甲第一名點為武傳臚。光緒帝以“大清無先例”婉拒,慈禧說武周則天女皇時早就有例在先,結果當然是向來一言九鼎的太后老佛爺的話立即生效。由于武科不久即被陸師學堂取代和科舉制度的廢止,于是此人便成為清朝唯一的,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后一名武傳臚。他就是寶應縣西安豐鎮的梁巨魁。
筆者與這位傳臚老爺既是同鄉也是同宗,他長我一輩。余生也晚,未能趕上見識他的風采,可是兒時的記憶中卻留下許多關于他的傳聞。隨著歲月的流逝雖已淡忘不少,然而,翻閱那些斷簡殘篇,仍依稀可辨這位水鄉武杰的人生足跡。
梁巨魁,字健卿,生于1878年。他相貌英俊,機敏過人,自幼為家人所鐘愛。身為太學生的父親指導他習文,比他年長五歲的哥哥占魁帶領他練武,通文墨的母親給他講述關羽和岳飛等古代英雄的故事,使他從小就立下“尚武報國”的志向。當時的射陽湖中有多股土匪出沒,三面臨水的安豐是他們經常襲擊的目標。巨魁家和其他富戶一樣,花錢從外地請來武藝高強的人,幫助保護家宅的安全,弟兄倆也就有了很好的老師。每當雜技和馬戲班子來鎮上演出,他二人不但場場必到,還請里面的高手傳授技藝。就這樣,并非武術之鄉的古鎮上長出了兩株練武的好苗子。
梁巨魁家佃田周圍原有一道防洪堤,后來拓寬成馬路,兩旁分立若干箭靶,弟兄倆每日在那里練習馬箭功夫。巨魁能騎善射,放馬馳騁時數箭連發,箭箭皆中靶心。他家院內有多種大小不等的石鎖和石擔,最大的一只石鎖是一方長三尺、寬二尺、重300斤漢白玉。巨魁臂力過人,將此石鎖舉過頭頂,如托一捆蘆葦。上下左右翻轉時,好似玉龍盤柱而舞。他使的那口大刀重64斤,長柄包銅,刀背鎦金,刀尖系一束紅纓,耍弄時金光燦燦,銀弧閃閃,赤焰灼灼,三色交輝,使人眼花繚亂。后來此刀被稱為神刀,長期供奉于都天廟神臺前,以顯古鎮之威。鎮上遇有廟會或節日,弟兄倆均被請去表演。他二人身材高大,臂闊腰圓,技藝未露之時,便展現出威武雄壯的氣概。夾雜在人群中的土匪望而生畏,不敢染指安豐。
1893年秋,朝廷加開恩科,占魁赴鄉試得中武舉人。這使巨魁受到很大的鼓舞,練功更加刻苦。四年后他也輕取這一功名。“兄弟倆武舉”,一時傳為佳話。次年三月赴京春試,他一路領先。在馬箭、步箭、弓、刀、石的外場和默寫武經的內場考試中,以各門全優的成績名列前茅,被欽點為武傳臚。隨之而來的是賞戴花翎,封御前侍衛,欽加三品銜。一路春風,好不得意;兩個月后,朝廷陸續頒發維新法令,大力推行新政,年輕幼稚的巨魁認為大清復興有望,報國有門,對皇家竭盡忠誠??墒莿倽M百日,一夜之間天翻地覆。光緒帝被幽禁,“六君子”被斬首,康有為和梁啟超亡命東瀛。維新變法的夭折,使這位熱血青年心灰意冷。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破北京,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和親貴大臣逃往西安,巨魁一路護駕西行。時隔一年多還京后,眼看朝政更加腐敗,穢吏百出,許多蠅營狗茍之徒都欲通過他賄賂內廷。一向謹慎的巨魁深知,常此下去定會殃及自身。他想當一名能夠造福一方的地方官,便屢屢上書,要求出京外任,因此被送入南洋陸師學堂進修。
帶著“品學均優”評語畢業的梁巨魁終于如愿,被任命為徐淮巡防步隊第五營管帶,不久又被提升為狼山中軍游府,代理狼山總兵,成為蘇常道(下轄沿江十縣)統管馬兵、步兵和水師的綠營兵高級武官。他治軍嚴謹,為政清廉,頗受百姓愛戴。“政聲人去后”,在他棄官歸里之后,南通人專程送一頂繡滿姓名的萬民傘到安豐。那就是對他這段經歷的最好鑒定。
辛亥革命時,梁巨魁能順應時代潮流,響應武昌起義,擁護民國政府,被授予陸軍中將銜和三等文虎勛章。不久,由于袁世凱稱帝,國家陷入了派系傾軋,軍閥混亂的局面。他不愿意打內戰,官場昏暗、民不聊生的現實,又使他產生回鄉隱逸的念頭。然而,直接導致他自動棄官則是一個并非偶然的事件。那是一天晚上,他正在衙中讀書,忽然發現書里夾有兩片金葉,尋思間,又見中柱上有一把匕首釘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某日某時將有船隊過境,希望放行。巨魁深知,敢于“寄簡留刀”者多為通官之匪或是通匪之官,是得罪不起的。到預定的時間,他親自帶兵在江面巡邏,虛張聲勢地放了幾槍,截住兩條小船草草交差。官匪一家的事實又打破了他“造福一方”的美夢,不久他就托病去職,請假歸里。
“傳臚老爺”回來了,一度騷擾安豐的土匪只好退避。但是湖上劫案不斷,船只不敢通行。鎮上蕭條的商業難以復蘇。為此,梁巨魁帶頭拿出一大筆鈔票,又動員各個店鋪和富戶都捐點錢,買了兩挺機關槍和十七支步槍。成立一支由幾十個人組成的民團,以保境安民。此后,安豐“風雨不動安如山”,得到了十多年難得的安寧。然而,能夠擋住土匪的傳臚老爺沒能檔住日寇的鐵蹄。1943年日本鬼子襲擊安豐時,年逾花甲的他帶領民團奮勇抵抗,卻不敵侵略者的炮火,傳臚府和占魁的舉人宅也因此被燒成一片瓦礫。他躲進寶應縣城,不久即被憲兵隊逮捕。鬼子漢奸在審問時要他出來“做事”,他寧死不從,被毒刑折磨得死去活來。最后還是他的女婿不惜傾家蕩產去打通關節,才得贖回一條老命。1950年,梁傳臚以老病而善終。
梁巨魁身后留下幾件東西。一是那柄大刀,可惜早在50多年前就被當作廢銅爛鐵毀于爐火和鐵錘之下。二是他送給水泗錢溝村楊姓老友的中堂條幅,上書魏碑體“虎”字。有“梁巨魁書”的題款,和“戊戌傳臚”、“御前侍衛”兩方一寸見方的印鑒。見字如見其人,一筆一劃透露出大丈夫的英雄氣概。幸存的那只碩大的石鎖,起初是鎮中心一個河碼頭上的跳板,婦女們在上面淘米洗菜汰衣裳。筆者兒時也曾經常站在它身上垂釣,或抓住鎖孔浮在水面學游泳,鎖面上灑滿我童年的笑聲。二十幾年前它被當作石料砌入夾河的堤岸,至今尚未取下。水大的時候難覓蹤影,只有等水淺的季節它才能露出一角,在微波的撫摸下喃喃細語,向人們講述梁傳臚的故事……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
m.uvd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