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2-14 8:45:17 作者:劉金城 瀏覽量:6294 【字體:
大 中 小】
劉啟彤,字丹廷,光緒壬午舉人,丙戌進士,江蘇寶應人。以主事分兵部職方司,駐法使館參贊,為我國第一代駐西歐外交家。
曾國藩、李鴻章為了培養洋務人才,在同治壬申(公元1872年),由容閎招收并帶出第一批赴美留學預備生。幼時便有“四方之志”的劉啟彤與詹天佑等少兒,在這年八月,一起被選派到美國學習。他們在美國剪辮子,穿西服,清廷怕這些學子被西化,便于光緒辛巳年(公元1881)撤回,劉啟彤在美國學習、生活了九年。
從美國回來,詹天佑赴沈寶楨的福建船政學堂繼續學習深造,而劉啟彤則師從于兩江總督周馥。周馥是清廷洋務重臣,是李鴻章最得力、最信賴的助手,他與李鴻章從事洋務達三十年之久,最后官至兩廣總督。劉啟彤在周馥的大力培養與調教下,于兵農工商無一不精,于公法交涉、商榷兵政,更是“窮極本末如宿吏”。周馥對劉啟彤很器重,在他丙戌(公元1886年)中進士之后,便薦之以出使英法之重任。
丁亥(公元1887年)五月初三,劉啟彤隨劉瑞芬應詔出使駐英法意比諸國,并任清駐法使館參贊一職。[注:同日,洪鈞(即孽海花)中的洪鈞,出使駐俄德奧荷諸國。]在這期間,劉啟彤除了恪盡參贊職守之外,他的主要外務活動,便是學習洋務,他利用工作之便,對英法諸國進行考察與研究,并根據自己的變法圖新思想,“薈譯其言”,編譯成《星輶考轍》與《英法政概》兩書。
《星輶考轍》一書,是我國最早介紹西歐鐵路的譯著。劉啟彤出于對鐵路“泰西要政”的認識,通過此書大力倡導在國內修鐵路,這為我國后來興修鐵路,無疑起著重大推動作用。此書的譯成要早于他的同學詹天佑主持修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六、七年時間。
《英法政概》一書,又是我國最早全面系統介紹西歐政體及其政治風貌的譯著。(在此之前,林則徐主編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國圖志》,只著墨于西方的議會制度,還未涉及憲法體系與責任內閣。)劉啟彤編譯這方面書籍,不僅宣傳了西方的憲政思想,還寄托著我國政體必須實行改革的思想和愿望。如果說,嚴復的《天演論》是維新變法的思想先導;那么,劉啟彤的《英法政概》則是維新變法的政治先導,它為維新派提供了變革的西歐政體模式,這無疑會對他們的維新主張有很大的啟示。而劉啟彤《英法政概》的譯成,要早于《天演論》的譯成六、七年時間,比康梁變法早十年左右。
《星輶考轍》推動了洋務運動,《英法政概》則是維新運動的立憲法運動的先聲,它們都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與思想價值,是我國維新改革的思想啟蒙讀物。
劉啟彤在法國任參贊三年,于巳丑(公元1889年)回國。就在這一年,劉啟彤又出使了印度、邏羅與越南。后又赴津會辦海防支應局任職。復又赴山西等地賑災,主持修浚北運河,鳳河諸工。因母卒,傷悲嘔血而逝,年四十四。
劉啟彤在短暫的一生中,出使歐亞諸國,他不僅是我國第一代外交家,而且是我國杰出的外交家。他身履外交,不忘探求救國之道,表現出一個改革家的遠見卓識。正是他通過譯著,不僅倡導洋務,而且最早地發出在我國實行政治改革吶喊,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他又是我國維新變法的先行者。為我國制度文明的構建作出了貢獻。
劉啟彤,這個人物在寶應縣有特別重大意義,他不僅填補了清末寶應縣在外交、政治、翻譯等方面的空白,在文化方面來看,更是新文化的開拓者,是寶應縣新學的杰出代表人物。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
m.uvd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