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2-4 8:58:48 作者:陳美云 來源:揚州網 瀏覽量:5759 【字體:
大 中 小】
寶應博物館充分挖掘相關歷史人文資源,在江淮水景名勝縱棹園興建“畫川書院人文景觀”及“寶應喬氏家學紀念館”,并于今年年初完工,讓歷史人物“活起來”講寶應故事。
寶應喬氏打造水景名勝縱棹園
現復建翦淞閣等多個歷史景點
縱棹園位于寶應縣城中心葉挺路和安宜路的交會處,如今,畫川書院現址與縱棹園一體,是寶應縣歷史文化遺產中亟待挖掘、利用的一處展示喬氏家學文化的人文景點。
據《寶應縣志·姓氏宗譜》記載:“寶應喬氏始祖喬赫,由山西襄陵遷至蘇州閶門外,明初由蘇州遷于寶應柘溝。”又據喬氏十四世孫喬士宗纂修《喬氏世系圖》,士宗孫喬鏞續修《喬氏支譜續修》所載:“喬氏家族至喬份,祖居柘溪,喬份為柘溪第九世孫”。喬可聘不僅是寶應喬氏家族的第一位進士、第一位名宦,也是喬氏家學的開拓者和寶應家學的核心人物。明天啟元年,喬可聘考中舉人,繼而于天啟二年中進士,喬可聘三子喬萊于清康熙六年中進士。喬萊長子喬崇烈于康熙四十五年又中進士。短短85年,喬可聘與子孫三代,一門三進士,名譽兩朝,可為顯也。從仕達百人之多,成為寶應地區的名門望族,是寶應四大家族之一。
追溯縱棹園的前世今生,原來,當年,它是由喬萊回家鄉后精心打造的。康熙二十六年,翰林院侍讀喬萊因朝廷河工爭議遭讒忌而罷歸,于是在寶應縣城東北隅城垣下,得水泊隙地(胡氏園)治以為園,第二年春建成,喬萊取“縱棹之水得清趣,一掃塵俗滌煩惱”之意,取園名曰“縱棹”。
縱棹園,園在水中建,水為園中景,是一座韻致獨具的水景園。縱棹園水陸面積甚廣,有兩百余畝,園中置園,景中寓景,囊括了近20個景點,別有詩情畫意。園以景勝,景以文名,詩意縱棹園,吸引眾多達官名士雅集于此,琴弈觴詠,陶然竟日。寶應縣清代狀元王式丹一人就寫下歌詠縱棹園的詩篇近百首。
畫川書院始建于康熙年間,曾是寶應縣清代最高學府。原有房屋32間、水池、石山、照壁、方亭、走廊、紅橋等建筑。清末改建為安宜學堂,成了民眾教育館。在抗日戰爭期間,這里被侵華日軍盤踞,遭毀損。解放后,在原址重建該園和寶應縣中學。1958年,這一處園林改名為人民公園。1982年,寶應縣人民政府恢復其“縱棹園”名,并修繕一新。2005年,進行擴建重建,現園林占地66畝,復建翦淞閣、竹深荷凈堂、背山臨流館及畫川書院等歷史景點。
喬氏家學紀念館今年初已完工
講述歷史人物背后的故事
2016年,寶應相關部門利用契機興建“畫川書院人文景觀”及“寶應喬氏家學紀念館”,并于今年年初完工。
喬氏家學紀念館位于縱棹園新建的翦淞閣內,主題展陳“柘溪風骨——喬氏家學”概覽分八個專題,系統展示了喬氏家學的歷史背景、代表人物、著述成就、家規門風、趣聞軼事、世家園林、縱棹名園、詩家選篇及書畫名作等,力求運用講述歷史背后故事的方式,讓歷史人物“活起來”。在喬氏家學紀念館里,還擺放著清代寶應縱棹園實景模型,配有簡單的文字說明,讓人宛若穿越時空,領略到昔日縱棹園的魅力。
畫川書院人文景觀獨具特色
感受喬氏家族深厚藝術風韻
畫川書院人文景觀獨具特色,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全方位展示畫川書院的建成史。走進書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新建的石板墻,墻上重現了縱棹園的盛景,石板墻的背面刻著寶應畫川書院紀要,記載了畫川書院的建成。
在畫川書院廣場上,四座雕像分別矗立在廣場四周。其中,院東北角上的雕像是“直臣侍讀——喬萊”,同時他也是畫川書院的建成者,院西北角上的雕像是創院功臣——孫源潮,院東南角上的雕像是建院賢令——鄭其忠,院西南角上的雕像則是治院司馬——劉臺斗,以此紀念建成畫川書院的重要人物。而畫川書院廣場的中央,古色古香的碑刻上面記載了康熙御賜喬家班的故事,讓人感受到喬氏家族深厚的藝術風韻。
新年伊始,“畫川書院人文景觀”已吸引了不少市民搶先一飽眼福。寶應博物館工作人員稱,“清代畫川書院人文景觀”和“寶應喬氏家學紀念館”將成為人們認識和了解明清時期寶應喬氏家學概況的歷史人文窗口和平臺。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
m.uvd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