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揚州水利交通史上,有一件史無前例的壯舉:31年前,長54.6米、高12米、寬9.1米、自重668噸的揚州鐵橋通過浮船,整體搬遷到108公里外的寶應大運河上。108公里長、灣多水急的運河水道,在6天時間內,將水位誤差始終控制在±0.2米范圍內。作為大橋搬運的親歷者、水位調配的指揮者之一的水利專家徐炳順對那段往事歷歷在目,并向記者展示了整個運送過程的精彩老照片。
運河大橋建成后 廢棄“系桿拱”運往寶應
在揚州水利局檔案室內,記者看到一份檔案寫著這樣的文字:20世紀50年代后期,揚州大運河改道由灣頭瓦窯鋪至六圩入江,為方便運河兩岸交通往來,1960年6月建成揚州京杭運河大橋。橋寬12米,行車道寬7米,長194米,計有7個孔,中間為通航孔,凈跨50米,系鋼筋混凝土系桿拱,其余6孔為長20米的“T”型梁,是當時揚州區境內規模最大、技術標準最高的公路橋。1985年9月在原橋南側新建的運河大橋,與改造后的老橋合并為一體,原來大橋的系桿拱成了“廢物”,寶應正打算建大橋,于是決定整體搬到寶應。
從揚州大橋起,向北經邵伯湖航道,過邵伯船閘,進入大運河,繼續向北至寶應縣城運河公路大橋新址,全程108公里,途中要穿越邵伯湖、大運河。途經過程中,水位要求穩定,誤差小,不得有橫向流速。這在揚州水位調度史上尚屬首次。
五閘聯動降水位 一天放掉7000萬立方水
徐炳順至今還清晰記得:1985年9月20日,大橋系桿拱裝船的最后一天,下午要求把大橋下的水位從4.9米降至4.5米。當時江潮較高,短時間要放掉7000萬立方米的水,又出現了新的困難:不排掉,運大橋系桿拱的船經過灣頭時,因水位高,要碰到高壓線,船只必須在21日上午通過邵伯湖,否則下午行洪,有橫向流速,那就要等到行洪以后才能通過,系桿拱已裝上船,大運河不能長時間地限航。
快速、準確地把水位降下來是當務之急。20日下午,市防汛辦公室一直保持著與江都水利管理處、泗源溝閘、瓜洲閘、揚州閘的聯系排水。萬福閘因檢修,閘門不能全開,又加開了金灣閘;泗源溝閘克服潮汐、漁船的影響,將閘門全部打開;揚州閘每隔1小時觀測一次水位。當晚8時,萬福閘上水位已降到4.34米,通知關閘。
穿越108公里水路 順利安裝到寶應大運河
9月21日11時30分,裝載大橋系桿拱的運輸船順利通過邵伯湖。
9月22日,裝載系桿拱的運輸船,從邵伯船閘出閘后沿運河北上,經過車邏、高郵。9月24日,走了108公里水路,到達寶應。
9月25日晨,寶應大橋兩側人山人海。10時左右,寶應大橋工程處為了把系桿拱從運輸船上拉出,要求把運河水位降至6.0米,上下浮動不超過±0.05米,流速小于每秒0.5米。水位從6.36米降到6.0米,短時間內放掉3000萬立方米的水。
9月26日6時,寶應大橋附近的水位6.02米,達到施工要求。大橋工程處的工人開始緊而有序的工作。10時多一點,系桿拱全部就位,工地上歡聲雷動。
信息來源:m.uvdg.com.cn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蘇ICP備10068214號-2 蘇公網安備32102302010144號 技術支持:平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