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歲時中了皇上親點的狀元 人稱“花甲狀元”王式丹
發(fā)布時間:2014-5-10 18:51:00 作者:王強 來源:本站 瀏覽量:7400 【字體:
大 中 小】
王式丹(1645—1718),字方若,號樓村。江蘇省寶應縣廣洋湖鎮(zhèn)雙樓村人(清代為曹村鄉(xiāng)二圖)。祖先自蘇州遷寶應,明洪武初年遷寶應白田,高祖王乾以篤行稱壽百歲,祖父王有容康熙三年選江西泰和縣知縣,著有《貽清堂 稿》《炳罀篇》生于書香門第,勤奮好學,少負文名,二十余歲時其詩詞就“弘深清壯,沉郁頓挫,以為絕倫”,江蘇巡撫輯《江左十五子詩選》,以王式丹冠其首。詩集一出,爭相傳誦,無論長篇短歌皆精彩絕艷,震耀一時。但他早年科考不順,屢試不中,而立之年才補上一名秀才。
在王式丹早期的詩歌中,我們可以見出其清廉的思想。例如康熙年間寶應連遭水災,子嬰河決堤,糧田民房被淹,縣令張哲率領民眾筑堤堵決。抗洪后許多富豪又強占民田,張哲明令禁止,并宣告以工代賑,外出討飯的災民紛紛返鄉(xiāng)。當時桐城派散文家方苞寫了《筑子嬰堤記》,王式丹寫了《悲菜畦》,詩曰:“風蒼蒼,畦荒荒,朝見菘與莧,暮失界與疆。豐軀黑面者誰子,指揮畚土如連墻。老翁長跪仰頭訴,乞宥貧民食力處。憑陵叱咤加榜笞,兒號婦哭走惶怖。田塍毀遍宅亦空,全家坐見生無路。……”用通俗的語言為百姓說話,反映了他對窮人的同情。
王式丹雖然滿腹才華,但屢試不中,沒想到大器晚成,時來運轉,五十九歲時高中了皇上親點的狀元,康熙問:“此卷作狀頭,天下人服否?”從考官皆對曰:“無有不服者。”人稱“花甲狀元”或“白頭狀元”。官授翰林院修撰之職,在那既高貴又清苦的翰林院中,他辛勤筆耕,參與纂修了《皇輿圖表》、《佩文韻府》、《大清一統(tǒng)志》、《淵鑒類函》、《朱子全書》、《二十一史》等重要著作,為弘揚祖國文化付出了艱辛勞動。康熙御賜松花硯及書籍多部,眷遇之隆,于此可見。
王式丹因才得寵,卻清正廉潔,不會拍馬屁,生性恬淡,不向上司送禮。在爭權奪利,鉤心斗角的官場,群小生忌,誹謗無所不至,很快就把王式丹搗下來了。例如王式丹的座師熊賜履奉公出差,太太留在京師。王與同僚趙某(殿試名次在王之后)問道:“要不要去探望?”趙說不要,背后卻單獨前往熊太太處行賄,老實巴交的王式丹就沒有去,在朝廷選拔各省主考官時,熊大人在皇上面前就不再提王式丹。諸如此類,眾口鑠金,康熙也對他漸漸生疑。加之王式丹老年耳背,康熙對他漸漸疏而不用,不但不使掌文衡(任主考官),并免去武英殿行走。后來科臣王令儀彈劾王式丹的鄉(xiāng)試座師陳汝弼重罪,陳公具言挾私陷害,王式丹義不背師,以手書為之作證,陳公得以免罪,正直的王式丹也因此奪俸一年。康熙因忌王者多,壬辰年四月終于將王式丹罷官歸里。
官場不是文壇,而是權利最集中的角斗場,只要拍功不要文才。他的侄兒王懋竑說王式丹被罷官是因其性格“不合于時”。王式丹被罷官,既是性格悲劇,更是社會悲劇,也是中國正直的舊知識分子的悲劇。從戰(zhàn)國之屈原,到漢代的司馬遷,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蘇東坡,明代的徐文長、清代的鄭板橋,哪一個得到皇帝的重用?不是都被貶謫流放沒有好結果么?而王式丹被罷官回揚州,“無一椽之宅以居”,“僑寓邗上”,而他淡泊自處,日以吟詠自遣,甘守清貧。他對長子懋諶等人說:“汝輩藉先人余蔭,幸列仕籍為縣官,必勉為清白吏,砥節(jié)守公,以無負泰和公之遺教。”其廉政之心不因被罷官而變也。他在《于忠肅公墓》一首詩中寫出了他對明代于謙烈士的深切追念與平生志向:“自擠熱血灑高穹,只手挾天日月中,帝位安危操上策,外藩影響戮孤忠。苔封石馬三春雨,煙暝巢烏萬木風,相望鄂玉精爽在,靈旗蕭颯暮山空”。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