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魯垛曾有個“兔避莊” 莊名見于明朝末年
發布時間:2014-3-11 10:27:27 作者:趙軍 來源:本站 瀏覽量:6189 【字體:
大 中 小】
揚州晚報刊發了《揚州帶“兔”的地名有三個》的報道后,學者韋明鏵、寶應文史專家梁鼎成等人向作者透露,寶應歷史上也有一個以兔命名的村莊,而且這個村莊和史可法的幕賓梁以樟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
據梁鼎成介紹:兔避莊在寶應縣魯垛鎮西北,莊名最早見于明朝末年,后來由于一位人物的出現,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個莊子的名稱。這個人就是梁以樟,他做過河南太康縣、商丘縣知縣,也在揚州做過兵部職方司主事,揚州城失守后,梁以樟和他的哥哥一起躲到了寶應魯垛兔避莊。梁以樟從一名“縣長”,再到明南京政府的“國防部情報處長”,后來卻躲到了寶應農村一心做起了農民,這確實是一個謎。
“梁以樟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他一直主張與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正面交鋒,同時,他也對入關的清軍頑強抵抗。這對一位明朝的官員來說,他的做法一點都沒有錯。”梁鼎成這樣介紹。1642年,李自成攻打開封時,梁以樟當時正在商丘縣城擔任縣官,與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血戰了三天三夜。在那場戰斗中,梁以樟做好了必死的決心。為了讓丈夫安心作戰,他的妻子張氏和30多名家人、婢媵、隨從一起自焚而死。后人為了紀念梁以樟的妻子,在她自焚的地方建了座烈婦祠(見《虞初續志·卷二》)。
學者韋明鏵介紹說,梁以樟“創死復甦”后(《明史·李自成傳》),輾轉來到了江蘇。當時,他并未去南京找擁立福王的姐夫王鐸,而是聯絡中原義士,直接投奔了在揚州督師的史可法,為收復中原鞏固江南作出自己的努力。身為兵部尚書的史可法也非常賞識梁以樟,“舉以樟為兵部職方司主事”(《清史·梁傳》)。“兵部職方司是明朝兵部四司之一,掌理各省之輿圖(地圖)、武職官的功過賞罰、撫恤及部隊的檢閱、考驗等工作。主事為正六品,掌章奏文移及繕寫諸事,協助領導處理各項事務。說得通俗點,兵部職方司主事的職責有點像今天的‘情報處長’”。
1645年春夏之交,揚州淪陷后,已經降清的姐夫王鐸給梁以樟寫了好幾封書信,希望他能歸順清政府,但梁始終沒有答應,而是“與以楠遁跡寶應之葭湖(今廣洋湖),買田數十畝,躬耕自給”,所居住的莊子就叫“兔避莊”,并在莊上修了一個叫“忍冬軒”書屋。“這一點,《寶應縣志·梁傳》及《園林篇》有明確記載。”梁鼎成說。
在兔避莊的日子,梁以樟整天與一幫文人朋友喝酒吟詩、交流學問。國內的文人,像沛縣的閻爾梅、南昌王猷定以及松隱和尚,也經常來拜訪梁以樟,他們在一起豪飲,喝醉了后相擁而泣。
學者韋明鏵認為,梁以樟之所以將自己的書屋取名叫“忍冬軒”,是將清兵南下比喻成嚴冬,在無法抗拒的“嚴冬”之下,梁只好像一只茍且偷生的兔子,在廣洋湖畔忍受著那場史無前例的嚴寒,但梁以樟所期盼的“春天”并沒有到來。由于抑郁寡歡,加上失妻之痛,梁以樟最后客死寶應魯垛兔避莊。梁以樟死后,尸骨被他的哥哥安葬在寶應縣城東門外。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的哥哥梁以楠始終和弟弟在一起,一直到生命最后的時刻(《寶應康熙志》)。
如今,“忍冬軒”在魯垛已經看不到任何影子,但兔避莊的名稱卻一直沿用到民國期間,在1934年出版的《寶應縣志類編》第一頁上的《寶應縣境全圖》上,在今天魯垛鎮西北的地方清楚地標注著“東山鄉兔避莊”的位置。
“這應該是兔避莊名稱的最后記錄”。梁鼎成翻閱了有關文史資料后接著說,“此外,兔避莊在清朝的時候還曾經走出另外一位詩人,這就是寶應人鄭在湄,他在兔避莊也建了一座非常有名的園子,叫作葭園。不過,這是后話。”